今年以来,山钢股份炼钢工序全面推进“1+6+N”体系变革,全面对标找差,极致提升效率,深化协同支撑,强化降本增效,努力打造全流程竞争新优势。
精细提效能
早上7点,记者走进山钢股份炼钢厂智慧炼钢集控中心,看到车间科室负责人及技术人员围坐在电子屏前,讨论生产问题。
“昨天夜班1号转炉冶炼时出现成分波动,各工序要立即组织工艺复盘。”
“连铸坯表面质量控制必须落实到每一包钢水。”
“问题要立行立改,操作必须精准到秒、精确到度。”
……宏琳优配
随着生产节奏的提速,炼钢厂工作节奏也在逐步加速。每天早上,转炉、精炼、连铸三大工序负责人都会提前碰头,聚焦工艺稳定性、设备可靠性、操作标准化展开深度剖析。
为管理好生产,炼钢厂将生产指标细化分解为“三表一清单”(工序成本表、重点指标管控表、工艺技术创新表、降本项目清单),量化为77项KPI管控指标,构建了“目标—执行—考核”闭环管理体系,确保压力层层传递、责任层层落实。
在工作中,该厂建立红牌动态预警机制,及时消除生产隐患,确保高效生产。4月份,精炼工序电耗指标连续3天超标,生产技术室立即组织专题分析,发现电极调节系统存在问题,通过优化控制参数,电耗很快就降了下来。
为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,该厂还制定“为基层减负50条”,着力优化工作流程、精减繁杂事务,让一线专注于生产。
铁腕抓执行
为提高产线竞争力,山钢股份炼钢厂着力打造“坚决执行不犹豫、快速执行不拖沓、坚定执行不动摇”的执行力文化,全力塑造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。
为确保各项生产任务高效落实,该厂建立了“互联网+督察”管理模式,将调度会决议和专项生产任务实时导入复命系统,并设置4小时复命节点。通过“任务派发-执行反馈-考核闭环”全流程线上高效运行,实现工作任务“当日事当日毕”,有效提升了全员工作执行力。5月份,在连铸机设备升级改造项目中,运维车间迅速响应宏琳优配,仅用48小时就完成改造,效率提高近50%。
随着产品档次的升级,生产难题也不断出现。山钢股份炼钢厂精炼攻关团队结合前期生产实际,以界面稳定为基础、以品种兑现为目标、以浇次排产为标准,强化现场操作规范化、设备管理精细化,加强前后道工序协调,控制短浇次数量,确保各项保障措施落实,精炼双联工艺效率提升50%,创出历史最高水平。
高效求赢的执行力文化在成本管理工作中也收效明显。炼钢厂深化算账经营,从设备改造的快节奏到生产流程的精打细算,将成本意识贯穿到每一个操作单元。为了降本增效,该厂对转炉产生的喷溅渣、炉口渣、余钢渣等进行分类处理,变废为宝,择优回用,钢铁料消耗降低0.5公斤/吨钢。在保证铸坯质量的前提下,通过合金优化替代每月降低成本260万元。
协同创效益
面对艰巨的生产任务,山钢股份炼钢厂全面落实“一盘棋”思想,强化协同、精准发力。
“作为生产技术管理部门,我们最重要的职责就是把各个工序的潜能都挖出来,实现效益1+1大于2的效果。”这是该厂生产技术室/环保管理室主任高志滨经常说的话。
为实现工序协同效益最大化,山钢股份炼钢厂积极构建高效化生产模式,以技术创新为抓手,协同发挥生产、技术、设备等方面作用,先后实施“两炉两机”最佳炉机匹配模型、钢包压减等管控措施,取得了良好的效果。
“我们依托‘一体多维N系统’、集控中心‘管理驾驶舱’等信息工具,建立完善生产全要素动态监控体系,持续提升智慧化管理水平,确保全工序精准管控,为生产效率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。”高志滨介绍。
对内协同提效,对外协同攻关。山钢股份炼钢厂将深化对标提升作为年度重点任务之一,成立各专业对标团队,与日照公司等单位定期开展对标交流,形成了出钢口关键参数优化等技术攻关项目26个,目前正在制定改进计划、逐项推进落实。
其中,新动区借鉴先进企业经验,持续发挥新产线优势,通过优化转炉操作、提高转炉直接出钢比例等措施,连铸机拉速提升至4.2米/分钟以上。型钢区在炉前生产中提节奏、优操作、控节点,生产效率稳步提升,5月份单炉日产两次打破历史纪录。
文字:祝 叶 孟 豹 韩圣鹏
出品:山钢集团新闻传媒中心
N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