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日觅清凉犇牛聚财,无外乎到城郊的山水清幽地,纳凉、玩水或露个营。在宁波海曙横街镇的古洞桥,正是这么一块富有禅韵的清幽之地。
古洞桥原名“翠山寺桥”,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,是南宋时期由参知政事张孝伯为翠山寺所建的单孔薄拱大跨度拱桥,古桥横跨庄家溪,成为了融合自然、历史与当代休闲的绝妙去处。
走进古洞桥,脚下的石阶,是历史的年轮。桥身圆洞跨溪,仿佛虹霓横卧。桥额上“古洞桥”三字依旧清晰。目前的桥址是2006年为建溪下水库蓄水而整体迁建过来的。
其实,桥畔的翠山寺,是这份厚重历史的源头。唐乾宁元年(894年),僧人思明建起一座小寺,因傍翠岩山,故名“翠岩院”;宋嘉定四年(1211年),经张孝伯奏请,得赐“移忠资福寺”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年)定名“翠山寺”。
张孝伯当年建桥,不仅为了渡溪,更为连接尘世与信仰。翠山寺桥北通江村岭,南通翠山寺,成了当地村民重要的交通要道,目前溪下水库周边芝溪岙到滕岭村还留着半截古道。
更为传奇的是,1924年重修古洞桥时,桥身所用条石,竟是当年宁波古城墙拆除后,由工人肩挑背扛,翻越藤岭与江村岭艰辛运抵这里的。宁波古城的骨骼在佛寺溪涧间因古洞桥而获得重生,仿佛这就是传承,古洞桥肩负着厚重的历史使命。
如今的古洞桥,早已超越了一座孤桥的范畴。当你步入其间,会发现这里巧妙融合了历史、自然与当代闲适,禅意渗透于每一处呼吸。
登桥怀古犇牛聚财,踏上那历经风霜的石阶,脚下是溪流淙淙,眼前是层峦叠翠。桥身优美的弧线是镜头无法抗拒的焦点,随手一拍便充满古韵与诗意。
四周群山环抱,竹林飒飒,溪流潺潺,鸟鸣幽幽,绿荫庇护下,天然氧吧沁人心脾。
而不远的翠山寺,黄墙青瓦,梵音隐约可闻。寺院的庄严肃穆与桥的沧桑古朴相得益彰,营造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平和气场。即使不入寺内,这份宁静也足以抚平心绪。
更妙的是,“观翠山”茶咖屋和营地临水而建,落地窗如同画框,将古桥、古寺与潋滟湖光尽收其中。临水而坐,时光仿佛放慢了脚步。
水潭边新建的亲水栈道,引领你更近地触摸溪水的清凉与古桥的古韵。在古桥与古寺的“注视”下,支起帐篷,围炉夜话,是与天地山水对话的独特体验。
其实,这里也是登山徒步爱好者的理想起点,周边浙东大竹海绿浪翻涌,大雷山郁郁葱葱,穿行于竹林幽径,感受清风拂面,是夏日消暑休闲健体的绝佳去处。
古洞桥畔,禅意与清凉触手可及。不妨选个周末的清晨或黄昏,来此走走停停,让古桥的厚重、山林的绿意、寺院的禅韵,共同为你洗去疲惫,让身心得以澄澈与安宁。
Tips:
地址: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横街镇
交通:建议自驾,导航搜索“翠山寺”即可直达,道路边和寺内停车场免费停车,公共交通,宁波市区28路到集士港后换乘685路到古洞桥站下车。
周边还有浙东大竹海、大雷古村、溪下村等可以组合游玩。
感谢你的阅读,你的每一次点赞、分享和留言都让我心生欢喜。
如果喜欢请关注@Trip在路上,我们一起看风景。
N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